傳動軸零件:傳動軸零件的質量分析
一、傳動軸零件的質量分析目標
最終目標:掌握傳動軸零件的質量分析方法。促成目標:
1)熟悉傳動軸零件加工方法對零件質量的影響因素、常見質量問題及質量分析方法。
2)能對加工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進行分析。
二、傳動軸質量問題案例分析
1.傳動軸零件的質量問題
CH 1640 30214A 傳動軸的加工除機床、刀具測量設備和測量技術、調整因素等外,主要質最問題是軸向尺難控制、徑向圓跳動或軸向圓跳動難控制、螺紋尺寸難控制方面的問題。
1)軸向尺寸難控制主要有兩方面問題
2)中心孔大小未控制好
3)位基準選擇不正確。
4)在加工過程中定位集有控制主嬰有兩方面問題
5)徑向圓跳動或軸向圓頂尖頂得太緊或太松量不好
6)選用的頂大愛有兩方面的同題
7)螺紋尺寸難控制主主要顯牙型角太大或牙型圓強半徑太大。1)螺紋底橋淺,牙型又災, 主要問題是牙型角應盡量小點。
格的原園、數量、加工設備、螺紋加工的談和形狀誤差。2.傳動軸零件的傳動軸零件的質量主要存在2) 螺紋螺紋通說不能過,面止規能過,(太松或太緊等) 等,相零件檢驗記錄(零件不合格品通知單)件的質量分析接家” 操作*尊統計出來,分析所獲得的數據,并提出整改的方法。個方面的問題, 即軸向尺寸的設差、徑向圓跳動的誤費。但也有少部分因測量、加工試切等原因產生的尺寸饋的情況,把每一次產生不合
三、傳動軸質量相關知識
1.產生質量問題的原因
要解傳動軸軍件加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先要了解機械加工過程中產生質量問題的原
1)工藝系統誤差。主要原因是采用近似方法加工,如用成形銑刀加工齒輪。
2) 工件裝夾誤差。由于定位方法不理想,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等產生的誤差。)夾具的制造、安裝誤差與夾具磨損等產生的誤差。
4) 機床誤差。 機床系統中的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誤差, 從而影響零件的加工誤差。5) 刀具制造誤差和力具使用后磨損產生的誤差。
6)工件誤差。工件本身的定位面存在形狀和位置、尺寸等公差。
7) 工件在加工過程中國受力、受熱等的影響,使工件產生變形而產生的誤差,8)測量誤差。由于受測量設備和測量技術的影響而產生的誤差。
9)調整誤差。在調整刀具和工件的正確的相對位置時,由于受測量、機床及人為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誤差。
2.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徑
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即誤差預防和誤差補償(減少誤差法、誤差補償法、誤差分組法、誤差轉移法、就地加工法以及誤差平均法)等。
(1)誤差預防技術
1) 直接減小原始誤差。 主要是在直明影響加工精度的主要原始誤差因素之后,設法對其直接進行清除或減小的方法。
例如:加工細長軸時,主要原始誤差因素是工件剛度差,因而,采用反向進給切削法,并加果刀架,使工件受拉伸,從而達到減小變形的目的。
向上2)轉移原始誤差。即把影響加I精度的原始誤差轉移到不影響或少影響加工精度的方刀”安裝法,把切前刃的切削基面放在重直平面內,這程訂排開有本在生產中都采用側如年體的誤敏感方向是工件的直徑方向,所以轉塔車床在生產中 |“立
把刀架的轉位誤差轉移到誤差
3) 均分原始誤差。采用分組調整,把誤差均分,即把工件按誤差大小分組,若分成n組,則每組零件的誤差就縮小1/n。
4) 就地加工法。例如:車床尾座頂尖孔的軸線要求與主軸軸線重合,采用就地加I,把尾座裝配到機床上后進行最終精加工。又如:轉塔車床上六個安裝刀架的大孔及端面的加工也采用就地加工。
(2) 誤差補償技術
1)在線檢測。即加工中隨時測量工件的實際尺寸,隨時給刀具補償的方法2)偶件自動配磨。此法是將互配的一個零件作為基準,去控制另一個零件的加工精度的方法。
四、傳動軸質量所引發的思考
產生質量問題的原因有哪些?